阅读对于孩子而言是什么?5岁之前和14岁之前是两个关键点。对于孩子而言,即使他成绩平平,但有良好的阅读习惯,将来仍会潜力巨大。而培养阅读能力,14岁以前是关键。孩子对阅读的“精神饥饿感”形成于14岁之前。今天跟着少儿期刊、少儿书刊、儿童读物的编辑了解一下。
“父母是否在小孩5岁以前经常给孩子讲故事,影响着孩子今后阅读技巧的形成。同时,人在14岁以前的阅读体验,对孩子的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。人生以后的历程,只不过是前面14年所阅读的东西的展开。”
一个孩子即使学习成绩平平,但只要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,一定比只是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远。
美国著名生理学家玛莉安·伍尔夫通过研究儿童阅读时的大脑变化发现,儿童在阅读少儿期刊、少儿书刊、儿童读物是左右大脑两个区域都一起运行的,而过了这个时期,学习语言的能力开始退化,我们成年人在 阅读时,往往是只有一个大脑半球在工作。
“国外大量研究证明,家庭作业越多,孩子可能会越笨。”朱永新说,重复的练习是孩子最讨厌的事情,这只能提升孩子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,但是对孩子智慧的发展并无作用。
依据孩子读教科书和课外书的情况,朱永新把孩子分成了4种类型:
“童年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确、由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,孩子的阅读也是一个阶梯式的、逐步过渡的过程。”朱永新说,在最初的粉红色的阶段,阅读是以读、写、绘、儿歌、童谣为主,到了三四年级的时候,阅读则表现为大声朗读、复述故事、默读等形式,到了再高的年级,就要开展主题的探讨了。
同样,纸质图书的阅读习惯也并未在日常生活中中断。有媒体报道,在欧美一些大城市的地铁里、火车上,确实有人在看手机或阅读电子书,但更多的人则是捧着纸质书,一方面,当前的电子书阅读设备在长阅读体验方面难以与纸质书媲美。另一方面,有研究表明,从纸质书中获取的信息,相比从屏幕上获取的信息,更适合深度阅读。所以,孩子阅读纸质少儿期刊、少儿书刊、儿童读物更有利于儿童阅读的培养。